Oct 10, 2013

「紅樹林才是原住民」Ukulele創作小歌.最新彈!

前陣子新聞說距離紅樹林太近的那座橋,要重新環評先喊停。

結果就有人說,那些反對蓋橋的人一定不是居民,所以不知每天上班塞車之苦,只是為了看風景。

「風景」?紅樹林可是比你們這些「居民」、「車子」都還要更早就住在這裡的…

原住民 啊!!!!!

所以我寫了一首歌。


我家門前有紅樹林 後面是新市鎮
新市鎮啊房子比人多 房價紅似火
馬路上啊車真多 說要蓋座橋
橋來橋去 蓋在紅樹林旁邊

喔喔喔喔 你們距離我 已經太過靠近

有人說快快蓋 有人說再想想
天天都塞塞塞 但是環境還是要顧好
反對的人 一定不是居民 只想保留風景

但是但是 但是但是

紅樹林 它不是風景 也不是居民
它是原~住~民

Oct 5, 2013

{番外篇} 那一年,我們挖出來的台灣老歌


【前情懶人包】
{上集} 我貪圖里長伯美食,不自量力想參加活動放老歌魚肉鄉民,卻報應害到自己沒事老歌上身…
{中集}為了放出老歌魂,返鄉尋根之旅玩遍全家老唱片,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老歌顧問早在娘胎裡的預謀…
{下集} 活動當天碰到颱風大反派,只好拿悲情的台灣老歌出來逆襲。等宣布照常舉辦大家上路後,就是這麼壞!雨乾脆變成用倒的了!被晴天娃娃擺了一道只好把它拿去煮湯,本來要在活動復活的老歌群星…將會是無言的結局嗎?
{放歌篇} 沒人看的部落格要拿來幹嘛?A)繼續以瀏覽率低為榮 B)拿來放原本為活動(因雨取消)準備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前講到…這些現在大家都很熟的台灣老歌,並不是一直儲存在台灣人耳朵裡,而是從70年代起鄉土意識覺醒後,才又漸漸找回來的。流行歌壇趁著當時那股懷舊熱,紛紛向台灣老歌挖寶,其中也不乏認真考據、用心新詮的專輯,像是洪榮宏在新笛唱片發的「台灣早期閩南語歌曲選輯」系列共4張,前2張是《放浪人生》《悲情的城市》(1990)。

我印象很深的原因是,我那更少買錄音帶(更遑論正版…無版權觀念是古今共通)的老爸,竟然一次敗了這兩塊,之後就在車上一直放一直放,所以我倒背如流。

彼時電影《悲情城市》正夯,專輯企劃設計就走這一味質感復古風,把洪榮宏請到九份拍照,還跟劇組借了服裝道具(專輯內頁為此特別感謝侯孝賢導演)。

其實大家以前也不是沒出過懷舊型的老歌專輯,1984年洪榮宏還出過一張《舊情綿綿》,有「李壽全的精心製作、陳志遠的精緻編曲」(摘自復刻版專輯文案),只是要到90年代才頓時百家爭鳴,特別在1992年,小野策劃而與鳳飛飛合作的《想要調同調》專輯裡,才抵達這場「台灣老歌挖挖挖」的淘金盛世


《想要調同調》從概念設計、整體包裝都走懷舊人文路線,重要的是,搭配小野專書同步出版,說出如何找到這些歌的種種故事。想當年,這張專輯可是大唱片公司(EMI科藝百代)的野心大作,甚至出了同名的「音樂版」專輯,並特地請吳念真與黃靜雅合譜「這條歌」,作為貫穿頭尾的概念新歌。

然而,時至今日卻已絕版多年,世面只有與1994年續集合併重出的精選集(原味盡失),這張專輯未能原樣復刻,絕對是台灣流行專輯絕版名單上最可惜的一張

在這之前,唱閩語歌總有點那個那個俗俗的這樣,透過90世代頻繁的翻新重建,「再包裝」後整個質感提升,此時再唱台灣以前的歌,就像找回我們失落以久的高貴自我。那個時候,好像也是大家卯起來用力喊「這才是愛台灣!」重新當回台灣人的關鍵時刻。(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久,是吧?!)

閩語老歌就在這些翻唱版本中,重新活出了尊嚴。

我在「這個夏末澆熄的老歌時光{下集}」有講到:

「後來就有很多更當代更多元化的嘗試,我想一定是因為對老歌很有愛的關係,這些改編大多在創新之餘,仍然保有「古早味」,給了老歌超讚的新生命,像是陳淑樺《淑樺的台灣歌》(淡雅的電子合成都會風)、齊秦《暗淡的月》(無法超越的完美Band Sound搖滾新詮)、伍佰《樹枝孤鳥》(超多變曲風打造正港新台味)等。」

很多老歌新唱多半只能稱作「選輯」,上面所講的這幾張,則都是有強烈企畫的「概念專輯」。「新」意,過了十幾年也許舊了,但是有沒有「心」意,不管再過幾年,還是聽得出來。

陳淑樺《淑樺的台灣歌》(1992)請來日本插畫家繪製封面,有點日治時期膠彩畫的味道,再加上整張專輯由日本音樂人編曲,隱約連結台灣早期老歌的東洋底蘊

專輯有日系雅緻的耐聽,詮釋起來則完全是國語流行的唱法,但對聽閩語老歌採嚴格品管的我媽還是愛聽,也沒什麼異議的樣子,應該是因為,反正她也是淑樺的歌迷吧。

台灣流行樂史上總有許多悲哀,古早時代的悲哀是被禁,現代呢則是絕版齊秦《暗淡的月》(1994)就是這樣。

《暗淡的月》跳脫錄音室專輯的格局,幾乎是完美的再現了樂團的現場氛圍,是搖滾翻玩老歌可敬的先輩。齊秦的演唱融新如舊,可以柔美纖細如閩語老歌一貫的婉約,同時又用高亢的搖滾力道,傳達歌裡愁與怨的情感熱量,彈性十足的韌度技壓眾人。

這張專輯才剛發行,我媽就搶先就買了CD(那時還是錄音帶居多),這可是我那良家老母和搖滾咖最接近的距離啊啊啊!但,可千萬別因為《暗淡的月》,就誤以為用搖滾重塑老歌好像很簡單。

趙傳《黑暗的英雄》(1996)正是血淋淋的NG案例,乍看之下,這也是頗有企畫創意的概念專輯,試圖扭轉老歌「悽慘」的命運。主打歌〈內山姑娘要出嫁〉也的確抓到台式趣味的「混血」精髓,〈給我吻一下〉(老歌〈給我一個吻〉改編閩語版)還請到蔡秋鳳跟陳昇助興。

但事情就是從這裡開始不對勁了,苦情歌后突破戲路搞笑,很有戲吧?問題是,我整首歌都只聽得到她。一定是太奇怪了才會一直注意到吧?演員沒有錯,錯在導演把她放錯位子

整張專輯還不致荒腔走板,但趙傳唱的〈思想起〉真的是…我所聽過 最.難 的一個版本!我唯一聽完的那次還要壓住自己的手,才能不去按Stop鍵!

這麼多人唱過的恆春民謠啊,趙傳這麼一個實力歌手怎麼會?這中間的誤會,就在於「斷句」。並不是說沒有人這樣唱,就不可以怎樣怎樣,只不過,一種語言有其自古以來的韻律美感,這不是哪種「歌手本位」的「全新詮釋」可以隨便跳過的。

壞掉走味的老歌新唱,可比莫名拆房換都更。


身為台式搖滾教父,伍佰《樹枝孤鳥》(1998)註定了是經典,而且也從來沒有絕版過。

老實說那時我已失心瘋的崇洋魅外,如今只能從二手CD滿坑谷的《樹枝孤鳥》,遙想當年人手一張的盛況

儘管運用許多時下的音樂元素,但以現在的耳朵來聽,還真不覺有什麼過時的,因為就是伍佰呀,伍佰已經自成台灣一種音樂類型了

短短不到十年,閩語老歌的品牌從考古到創新,至此已宣告形象重塑全面成功。後來,《樹枝孤鳥》被選入台灣流行音樂200大專輯。它集結了世紀末以前台灣樂壇的光與熱,也是這波新台灣歌的至高頂點,伍佰實在也把翻唱閩語老歌的新梗都玩完了,要台灣人再買超過60萬張CD也已成絕響。